sohu nba_nba篮球赛_b.free_巴黎残奥会篮球赛程 - nba最新战况排名

您好,請登錄 免費注冊 OA登錄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2023年度奶牛產業與技術發展報告
時間: 2024-2-5

奶產業與技術發展分析


一、生產變化分析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中國原料奶總產量4197萬噸,同比增長了6.7%,與2022年增幅基本持平,這也是中國牛奶產量連續第4年增幅超過6%。截至2022年,中國奶牛存欄1160.8萬頭,與2021年相比,增長6.1%,這是2018年以來奶牛存欄增長最快的一年。2022年中國奶牛成母牛年單產為9.2噸,同比增長5.7%。由于玉米、豆粕等飼料投入品價格居高不下,2023年牛奶生產成本也處于高位。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監測牧場原料奶平均生產成本為3.82元/公斤,與2022年持平,仍處于歷年最高水平;但是全年原料奶價格持續下降,奶牛養殖的收益率也持續下降,價格成本比從1月份的1.07降至12月份的0.98,這是十多年來中國奶牛養殖的價格成本比首次降至1以下。根據對155個牧場2023年3月份生產經營狀況調查發現,59.8%的牧場的原料奶銷售價格低于總成本,面臨虧損;由于3月份以來原料奶價格仍有較大下降,推測2023年年末奶牛養殖虧損面可能超過70%。從趨勢來看,預期2024年國內原料奶產量仍處于上升過程,并且奶牛存欄也在繼續增長,將給已面臨嚴峻困難的奶牛養殖業帶來更大壓力。

根據FAO數據,2022年全球奶牛存欄2.78億頭,總產奶量7.53億噸,奶牛年平均單產2.72噸。根據對美國、歐盟27國、新西蘭、澳大利亞、英國、阿根廷、巴西、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監測,2023年8月份原料奶總產量3265萬噸,1~8月份總產量2.60億噸,同比增長0.8%。


二、市場與貿易變化分析

2023年國內原料奶銷售價格大幅下跌。根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截至12月底,全國10個主產省原料奶銷售均價為3.66元/公斤,比2022年同期均價下降了11.2%;2023年全年均價3.83元/公斤,同比下降7.9%。另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監測數據,輻射牧場12月份原料奶銷售均價為3.79元/公斤,與2022年12月份相比下降10.0%,全年均價3.91元/公斤,與2022年相比下降7.3%。

根據全球乳制品交易平臺拍賣價格數據,2023年乳制品國際市場價格呈現先降后升趨勢;1~8月份,所有乳制品加權均價延續2022年的下降趨勢,從平均3365美元/噸降至2875美元/噸,降幅達到14.6%;8月中旬以來乳制品拍賣成交價格開始回升,至12月份所有乳制品加權均價升至3388美元/噸,甚至超出年初價格,上升了17.8%。2023年全年來看,所有乳制品加權均價為3285美元/噸,與2022年相比下降了23.0%。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3年我國共進口各類乳制品305.8萬噸,同比減少10.0%,這也是自2015年以來中國乳制品進口總量連續第2年出現下降。其中,進口干乳制品222.3萬噸,同比減少7.3%;進口液態奶83.5萬噸,同比減少16.6%。進口乳制品均價同比下降3.3%,其中液態奶均價上升17.2%,干乳制品均價下降7.7%。全年凈進口乳制品折合原料奶的總量為1872.5萬噸,同比減少了7.9%。在折合原料奶的凈進口量中,液態奶占4.8%,同比減少了0.6個百分點,該比重是自2018年來首次下降。


三、加工與消費變化分析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乳制品產量3054.6萬噸,同比增長3.1%。假設2023年奶類總產量增速與牛奶總產量增速相同,那么2023年奶類總產量將達到4302萬噸,全年奶類表觀消費量為6186萬噸,同比增長2.0%。如果2022年和2023年新增的奶粉庫存分別按20萬噸和10萬噸計算,2023年奶類實際總消費量約6106萬噸,與2022年相比增長了3.4%。按照這一消費量,2023年中國人均奶類消費量為43.8公斤。在消費需求增長動力不足的情況下,消費增長主要歸因于乳制品價格下降,即以價換量的結果。

根據商務部市場監測數據,2023年12月份,乳制品銷售均價為12.39元/公斤,同比下降3.7%;乳制品全年銷售均價12.53元/公斤,同比下降3.5%。但是,根據經濟日報——伊利集團消費趨勢報告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液態奶銷售量有所減少,并且市場呈現分化發展趨勢。其中,高端產品前三季度銷量同比增長3.8%,基礎產品銷量同比增長1.4%,而中端產品銷量同比減少2.1%。并且,三類產品銷售均價都有所下降,其中,基礎產品同比下降0.9%,高端產品同比下降0.5%,而中端產品同比下降2.6%。


四、技術研發變化分析

(一)中國荷斯坦牛育種和繁殖技術取得重要進展,仍面臨基礎薄弱問題

與奶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奶牛育種當前一段時期面臨的最突出技術問題是奶牛育種表型、性狀覆蓋度不高,關鍵技術和產品缺乏自主創新,良種高效擴繁產業化程度低,種畜健康檢測和記錄不完整。針對這些問題,2023年研究建立了單班次采樣測定全天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計算方法,準確性可達0.82和0.93,大幅度提高乳指標檢測效率。全國遺傳評估平臺性能和運行效率持續提高,數據準備和評估后期分析工作模塊化處理,基因組遺傳評估平均時間進一步減少1/4。我國育種基礎工作不斷夯實,2023年《中國荷斯坦牛(GB/T 3157-2023)》《牛蜘蛛腿綜合征檢測PCR法(NY/T 4422-2023)》兩部標準頒布實施;奶牛DHI測定規模達到歷史最高水平(195萬頭)、體型線性鑒定奶牛5.8萬頭。國家標準《牛體內胚胎生產與移植技術規程(GB/T 26938-2023)》正式實施,推動同期發情、胚胎快繁技術實施規范化,在我國奶牛頭部種業陣型企業和部分核心育種場的應用程度不斷提高。

奶業發達國家使用高通量測序和組學技術極大地加快了奶牛重要性狀遺傳機制研究進程。截至2023年底,已報道7,744、9,980、11,955和3,004個與牛產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和體型相關的數量性狀基因組座位(QTLs)(https://www.animalgenome.org)。

(二)奶牛精準營養與綠色低碳是奶牛養殖趨勢

隨著奶牛生產水平的不斷提升,精準營養研究是國內外奶業工作者面臨的共同課題。2023年國內開展了一系列精準營養調控技術研究,添加200 mg/kg甜菊糖苷或5 g/頭/d酵母培養物可提高犢牛的采食量和日增重,0.3 ppm的L-硒代蛋氨酸或15%的有機鋅可提高泌乳奶牛的抗氧化能力,20 g/d/頭的過瘤胃淀粉酶,提高淀粉消化率,使奶牛產奶量提高5.1%,10 g/d DHA會使產奶量、能量校正乳及乳脂含量顯著增加,30 g/d DHA顯著改善乳脂脂肪酸組成。

2023年針對飼料資源不足、飼料原料價格高、原料奶價格低迷的局面,開發低蛋白+過瘤胃氨基酸日糧飼喂技術,中高產奶牛蛋白由16.5%降到15%,配方豆粕用量由13%降低到11.6%,在不影響產奶量和乳蛋白率的前提下,對乳脂率有提升作用;同時注意使用低蛋白日糧時要進行氨基酸的補充,可以有效緩解氨基酸失衡,提高乳蛋白合成。2023年對國內有代表性的不同規模牧場進行了碳盤查工作,為我國規模化養殖條件下牧場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提供了基礎數據。在甲烷調控技術研發方面,發現在高牧草日糧條件下添加9.67%膨化大豆的高n-6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日糧(HN6,n-6/n-3 = 3.04)可以顯著減少CH4排放;添加硝酸異山梨酯200 mg/kgDM使奶牛腸道甲烷排放量減少54%。巴西聯邦大學奶牛研究中心針對奶牛甲烷排放進行模型構建研究,通過建立全球性實驗數據庫,搭建模型來準確估計飼料轉化率與甲烷排放之間的相關性,依據模型構建得出提高奶牛飼料轉化率應該優先考慮降低奶牛甲烷排放的問題。

(三)奶牛疫病和牛奶風險物質檢測技術國產化研究進展良好,“兩病”凈化仍是重中之重

2023年,國內奶牛重要疫病仍為牛口蹄疫、布魯氏菌病、結節性皮膚病、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性腹瀉黏膜病等。雖然奶牛場生物防控措施在逐年加強,但各類常見病病原陽性檢出率上升,主要是因為養殖環境的變化、病原體的變異以及生物防控措施不健全導致。牛病防控技術進展良好,布魯氏菌病活疫苗(BA0711株)、牛結節性皮膚病滅活疫苗(山羊痘病毒AV41株,懸浮培養)、牛多殺性巴氏桿菌病二價滅活疫苗(A型Pm–TJ株+B型C45–2株)獲批新獸藥;研制結核分枝桿菌、卡介苗、犬種布魯氏菌、豬種布魯氏菌等4種基因組DNA標準物質,已申請國家二級標準物質認證;創建國家級“兩病”凈化場20個、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兩病”凈化場2個,為奶牛場“兩病”凈化的有序推進發揮了良好示范與帶動作用。奶牛普通病防控研究主要集中在藥物研發方面,“圍產期代謝健康‘四維度’穩態平衡及技術產品與示范”獲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一等獎;中獸藥和微生態制劑替抗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復方黃芩素乳房注入劑(泌乳期)、千里光顆粒、卡洛芬注射液、次氯酸溶液獲批新獸藥。牛奶及奶制品中風險物質殘留檢測技術水平快速提升,不僅試劑盒研究國產化進展良好,新型免疫層析檢測設備國產化有明顯進步,創制的利福昔明、酮洛芬、敵鼠等檢測試紙條實現產業化,乳制品質量檢測實現了自動化、標準化和規范化。在上述技術和產品的保障下,2023年國內奶牛群體健康程度有明顯提升。奶業發達國家獸用疫苗的研發主要集中在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牛結核病疫苗、牛布病新型多表位疫苗、牛皰疹病毒4型疫苗、巴貝蟲疫苗、牛流行熱病毒疫苗等。牛病診斷新技術以病原核酸檢測技術和血清學診斷為主,人工智能技術開始用于早期檢測。

與奶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疫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奶牛發病率高,奶牛場對“兩病”凈化工作的重視度不夠,主動性不足;牛結核病精準診斷和檢測技術仍需要加強;布魯氏菌野毒感染陽性和疫苗免疫陽性仍缺乏鑒別技術;國產奶牛專用化學藥物不能滿足日常防病需求,與進口產品品質有差距;中獸醫藥在奶牛場抗生素補充治療方面已顯現出較好效果,但研發投入不足等都是未來研發重點。

(四)奶及奶制品檢測技術提升明顯,節能、環保、智能化牛舍設施設備研發是發展方向

2023年在國際上率先開發制定乳鐵蛋白檢測方法,制定農業行業標準《奶及奶制品中乳鐵蛋白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支撐量化的乳鐵蛋白含量值標識到41家乳制品企業的巴氏殺菌乳產品包裝上,顯著增強了國產奶的核心競爭力。創制奶牛體況自動評分設備,研發了面向邊緣計算的奶牛體況評分平臺,實現了奶牛身份識別精度達到99.75%,奶牛體況評分在0.5分誤差下的查準率達到96%。創新性提出了淺層地源熱泵環境調控系統,兼備夏季降溫和冬季供暖雙重功能,冷床/暖床工藝運行費用僅為同規模風機-噴淋系統的1/3。開展光伏牛舍熱特性與可行性研究,長114 m×寬30 m的牛舍屋面鋪設光伏面積為68%,建成光伏建筑一體化牛舍,8月份屋面內側溫度較未覆蓋區域低10.9℃,有效緩解奶牛熱應激的發生,同時奶牛舍可節省電費30%~40%。糞覆膜式好氧堆肥系統促進好氧發酵的同時,降低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可達30%以上。

隨著我國奶牛養殖場規模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上漲,機械化已經成為實現養殖場高效生產的物質基礎和強力抓手。與奶業發達國家比,我國機械化智能化養殖發展基礎薄弱,奶牛設備對外依存度高,TMR飼喂設備國外產品牌占比達到35%左右,擠奶設備以進口品牌為主,占比約85%左右。因此,短期應該加強現有設施設備單項技術的集成轉化;長期要進行牧場主要大型設備,如飼喂機械,擠奶機械、智能化設備研發,降低對外依存度。

(五)國產乳制品研發進程加快,跨領域合作推動牛奶消費

2023年盡管中國奶業形勢嚴峻,但是益生乳酸菌及發酵乳行業始終保持增長,發展為產值超過千億元的朝陽產業。2023年持續夯實乳酸菌種質資源庫、基因組共享數據庫建設,分離鑒定乳酸菌10,264株,建成全球最大、種類齊全的原創性乳酸菌種質資源庫,入選首批國家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序列;同時不斷加大乳酸菌精準篩選、產業化關鍵技術及高活性復合益生菌發酵乳加工關鍵技術的突破和創新,微生態制劑也正在成為奶牛綠色養殖領域的替抗方案。在液態奶加工技術領域主要關注兩方面,一是健康產品研發,乳鐵蛋白定向保護技術、控糖牛奶開發等不斷挖掘新的技術突破口。二是牛奶與咖啡和茶飲的跨界融合,針對牛奶與咖啡或奶茶等快消品的結合推出各類調制乳產品,以咖啡和茶飲的需求推動液態奶茶產品開發。奶粉領域,母乳低聚糖(HMOs)獲批使用帶動新一輪嬰幼兒母乳化配方的進步。2023年α-乳白蛋白的分離純化取得重要進展,得到純度90.83%的α-乳白蛋白,該法節約了工業化生產所需第一步凝膠層析填料的成本并提高了乳清蛋白的分離效率,且不產生工業廢水及環境污染物。國外在嬰配粉的核心配料方面具有技術優勢,2023年針對α-乳白蛋白的分離純化,使用酶解、超高壓、凝膠層析或硫酸銨沉淀結合離子交換層析等分離純化方式開展研究,比較了其優劣性,為工業化生產積累了基礎。

與國外相比,由于我國益生乳酸菌、益生元、后生元及其下游應用行業起步較晚,現有法規并不完善,需及時填補標準法規的空白。重點關注菌株高活性和高穩定性加工技術攻關和多元化功能性乳制品的研發。此外以奶酪為主的干乳制品占我國乳制品消費比重逐年提升,已成為我國乳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同時也是解決我國乳制品消費市場擴容和緩解原料奶行業低谷期的重點品類之一。


五、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與展望

2023年,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在國家政策、技術創新等多重因素加持下,我國奶產業素質跨上新高度。奶業技術創新不斷加強,不僅在遺傳改良、精準飼養、疾病防控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還在國產乳制品開發、智能化、信息化養殖等前沿技術方面進行了探索和應用,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監測數據,2023年輻射場產能明顯提升,單產達到10.7噸,乳脂率3.93%,乳蛋白率3.28%,細菌數2.85萬,體細胞數19.4萬。中國奶牛養殖水平已步入全球奶牛高產國家行列。

但是我們也看到,2023年原料奶供給過剩驅動奶價下行,養殖成本居高不下,同時供給持續增加加劇供需失衡,多重因素作用下導致奶牛養殖業面臨十多年來最困難局面,奶牛養殖虧損面超過70%。面對挑戰,創新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更是擺脫當前困境的重要途徑。提升全國奶牛遺傳評估平臺效率,支撐種公牛遺傳評估和培育,加快“種源”自主進程;應對高成本飼養壓力,持續飼料資源開發,開展低碳低蛋白和精準營養,提高飼料轉化效率;不斷發展新興技術加快我國奶牛疫病診斷、獸藥和疫苗等“卡脖子”技術的研發進程,繼續推進“兩病”凈化,全面提升疫病防控水平;適應產業發展需求,大力發展智能化、信息化養殖;研發更多差異化產品,更符合國人消費習慣的產品,探索更加多元的消費模式和消費場景,以充分開發乳制品消費潛力,不僅要關注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更要加強質優價廉乳制品的研發和供給,才能充分發揮奶業的消費增長潛力。

(二)政策建議

為破解產業發展困境,技術要創新,管理要創新,政策也要創新。亟待通過政策創新保障產業穩定發展,一方面,要完善市場穩定機制,通過臨時收儲制度等促進供需平衡和價格穩定,保障奶牛養殖場戶順利度過困難階段。另一方面,要重點加強對奶牛養殖環節中小規模牧場、家庭牧場和社會牧場的支持與保護,保障中國奶業產業生態環境的健康。

來源: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網
新聞資訊
    聯系我1們

    4006042800

  • 南京市麒麟科技創新園智匯路300號
  • E-mail:service@foi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