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u nba_nba篮球赛_b.free_巴黎残奥会篮球赛程 - nba最新战况排名

您好,請登錄 免費注冊 OA登錄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調研報告】牦牛乳業調研報告
時間: 2022-4-6

一、牦牛乳業的基本情況和存在問題

1.產業現狀

我國是牦牛養殖主產國,現牦牛存欄量1620多萬頭,占世界牦牛存欄總數的90%以上,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高寒區域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等地,云南、新疆及毗鄰地區也有少量分布。牦牛是多用途的畜種,以產肉、產乳為主。2019年牦牛肉的產量53萬噸,牦牛乳年產量為84.5萬噸,主要來自四川、西藏、青海和甘肅四個主產區。牦牛乳收購量僅為牦牛乳總產量的14%,牦牛乳收購市場規模為14.49億元,牦牛生鮮乳收購單價為10-14元/kg,牦牛乳的商品化開發成為近年來高寒牧區牧民收入來源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牦牛存欄量1620多萬頭,能繁母牛占牦牛總數的42%,產奶母牛占能繁母牛60%(按牦牛有的三年兩胎,兩年一胎,一年一胎)。泌乳期平均150d,泌乳期泌乳量450~500kg,泌乳期的產奶量180~240kg,70%以上為犢牛及牧民自食。牦牛常乳中干物質含量為18%,牦牛乳蛋白質含量約為5.6%,乳糖5%,乳脂6.5%。除遺傳因素外,與牦牛的飼養管理模式相關,牦牛常年放牧于天然草原,牧草生長期短,枯草期長達7個月,冷季營養供給水平低,呈現夏壯、秋肥、冬瘦、春乏的自然規律,制約著產業化發展和效率。牦牛的產奶是季節性,產犢高峰在4~5月,產奶盛期(7~8月)牦牛放牧于海拔4000m左右的夏季牧場,牦牛奶以哺育犢牛及牧民自食為主。牦牛乳制品企業收購奶約占15%,牦牛奶商品化收購量約為12萬噸,主要產品有液態奶、酸奶、干酪素、奶粉等,奶產品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4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4.5億元左右,牦牛奶的商品化開發成為近年來農牧民擴展收入來源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牦牛奶對我國乳制品供應保障貢獻度非常低。牦牛乳及產品消費以牧民自銷為主,少量銷往內地。近年來,以牧民消費為主的總體消費趨勢沒有明顯變化。
目前,國內牦牛乳行業的重點企業包括高原之寶牦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甘肅華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紅原牦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青海雪峰牦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甘肅燎原乳業集團等企業。從市場份額、產品種類及效益帶動效應,牦牛乳的加工企業大多都是奶源不足、產品單一的,效益不明顯。
2.存在的問題
2.1牦牛專用品種選育程度低
牦牛仍屬于人工選育程度較低的原始牛種,繁殖主要依賴群體內自由交配,種群退化嚴重,生產性能下降。牦牛日產奶量低(0.8~2.0kg/d),泌乳期短(150d),年均產奶(147~487kg/年)主要是為了哺育犢牛。多年來,為了提高產奶性能,政府和科研院校進行著選育和改良,利用娟珊牛、西黃雜種公牛改良提高牦牛產奶性能。但與其他畜種相比中,規模小而分散等問題,嚴重制約著牦牛產業的發展。
2.2 牦牛養殖方式傳統
牦牛產區海拔高、氣溫低、冷季長、暖季短,牦牛主要靠采食天然牧草來維持生長需要,飼草季節性供應不均,群體繁殖率低,生長受限,飼養周期長,奶產量低。補飼率少、半舍飼率低,“溫飽”問題仍然是牦牛放牧生產的主要問題。對人畜爭奶造成犢牦牛吃不飽奶,生長發育不良。有的牧區隨著育肥牦牛價格上漲,牧民為保證犢牛生長采用犢牛全哺乳不擠奶,企業奶源保障不足,需要進行規模化補飼加強牦牛營養。而與普通奶牛的標準化飼料喂養和集約化管理,產奶量大、周期長且穩定。牦牛奶產奶期只有奶牛的二分之一,產奶量差約30倍。產奶量的懸殊差異決定了牦牛奶產品需要適宜的定位生產。
2.3牦牛乳乳源供應保障難
牦牛一般4~5月產犢,到7~9月份青草生長繁茂時達到泌乳高峰期,但此時牦牛多數在偏遠的高海拔夏季草場放牧,交通工具很難到達,導致原料乳收購困難并且收購成本高,加之牦牛以人工擠奶方式為主,衛生問題突出,規模小,奶源分散,交通不便,原料奶收購、保鮮、運輸非常困難,有的運輸半徑超過100公里,在不具備冷藏儲運車的情況下,夏季運輸時間超過3個小時,造成原料奶變質等情況。乳源供應和產量限制了牦牛乳產品的生產和開發。
2.4牦牛乳特質性營養成分不明
牦牛生活環境的特殊性決定其產品的特色,牦牛乳的原生態性、稀有性和高營養價值,決定其產品定位的功能性和特色性。加之牦牛產奶量相對較低,不適宜走生鮮乳銷售等初級產品開發路線,研發具有高附加值的功能性產品是牦牛乳產業提質增效的關鍵。而功能產品的研發離不開對牦牛乳營養成分的全面解析,目前牦牛乳特質性營養成分、活性物質含量不明,形成機理解析不清,對牦牛乳功能性營養成分缺乏權威數據,這些因素會阻礙牦牛乳產品向功能特性產品定位。
2.5牦牛乳產品特色不明顯
牦牛產區以牦牛乳為原料的乳品企業多,特色不明顯,工藝和設備沒有特點,產品單一,模仿奶牛乳加工產品。還有部分仍處于傳統落后的家庭作坊式的初級加工階段,致使牦牛乳制品仍呈現出半成品多、低制品多的局面,主要為酥油、曲拉、酸奶、奶茶等傳統牦牛乳制品,缺乏精深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的拳頭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弱。不適宜走生鮮乳銷售等初級產品開發路線,研發具有高附加值的功能性產品是牦牛乳產業提質增效的關鍵。
2.6牦牛乳行業標準體系建設不健全
近些年來,通過產業升級改造和企業創新,采用現代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設備,西藏、四川、甘肅、青海等省(區)的牦牛乳品企業開始顯現雛形。已建成國家級牦牛乳系列產品技術研發中心和牦牛乳產業園,研發生產了干酪素、生物活性肽、牦牛乳酸奶、牦牛乳配方奶粉、蛋白粉、蛋白糖等牦牛乳制品。但由于牦牛乳相關標準體系不健全,導致產品生產沒有統一的質量標準,產品的質量差異較大,消費者認知度不高,阻礙了牦牛乳產品高質量發展。

二、體系在推進牦牛乳業發展的落實措施

1.強化牦牛奶業頂層設計

立足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牦牛資源,針對行業內產業升級、產能較小、品牌效應不強等問題,堅持政府主導,加強牦牛奶業產業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好牦牛肉用和奶用之間的關系,有效整合牦牛奶產業資源,突出民族奶業品牌的戰略定位,高位謀劃牦牛奶產業發展總體目標和重大戰略任務及有效舉措,著力構建牦牛奶產業集群,促進牦牛產業提質增效。
2.選育優質奶用牦牛品種
立足我國豐富特色牦牛種質資源優勢,以產奶量、生長發育等優異表觀性狀為主選目標,加大奶用型牦牛品種選育與新品種培育科研攻關力度,加快娟犏牛等優勢雜交品種擴繁,通過營養調控、有效補飼等技術措施,提升牦牛繁殖率與泌乳性能。
3.加強科研聯合攻關
加強牦牛乳制品領域重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動牦牛乳功能活性成分等營養品質評價研究,高值化產品研究,立足生態功能定位,保持原生態本色,使牦牛乳原料同質化生產,差異化加工,通過牦牛益生菌種、醫美產品、功能奶制品加工工藝與產品研發力度,體現牦牛乳特色功能,有別于奶牛乳產品。
4.推廣實用先進技術
聚焦青藏高原牦牛奶產業振興重大戰略任務,聚合體系人才、成果、技術等各類要素,政府各級部門引導加工企業加快建立優質奶源基地,加強技術研發,強化科技支撐。通過牦牛品種選育、高效繁育、營養調控、疫病防控、產品加工、品牌建設等全產業鏈環節對牦牛乳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5.推進牦牛乳相關國家行業標準體系的建立
加強青藏高原牦牛奶業相關配套標準體系建設,如牦牛乳品種選育、牦牛飼養管理、擠奶操作技術、生鮮牦牛乳收購質量、生鮮乳貯存、各類乳產品加工、產品貯存與運輸標準等標準建立,指導和規范牦牛乳生產和加工,示范引領牦牛乳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三、促進牦牛乳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及建議

1.加大品種培育力度,從源頭提升牦牛奶產量

振興牦牛乳產業,奶源保障是根本。開展牦牛乳業專項研究,利用分子育種與傳統育種相結合,選育奶用型牦牛品種,進行定向培育。在河谷及海拔3000m左右飼養地,利用娟姍牛及其他品種雜交改良生產犏牛,通過牦牛良種、良繁、良飼技術,牧養結合,科學補飼,提高產奶量和奶品質,保障乳源穩定。
2.加大各級政府支持和資金投入
在牦牛產區企業貸款、設施設備、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需要政府加強支持政策的出臺,規范幫扶區域影響力的龍頭企業,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在企業及牧戶的牦牛奶生產環節,加強設施設備配套,推廣新技術、新方法,加強農牧民技能的培訓。通過“品種+草料+養殖+加工+產品+品牌”全環節控制,提升牦牛奶的安全性和質量水平,創建品牌影響力。
3.加強技術支撐研發牦牛乳特色產品
加強區域內科研支撐體系的建設,設立國家牦牛乳基礎科學重點研發計劃或重大專項,挖掘其功能特性,為產品研發提供理論依據。建立“科研院校+企業+政府+農戶”的區域服務體系。加大科研投入,突破關鍵技術及設備研發瓶頸,促進牦牛乳的高質量發展。

調研人員:閻萍、王之盛、巴桑旺堆、羅曉林、郭憲、蘇華維

版權所有: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

新聞資訊
    聯系我1們

    4006042800

  • 南京市麒麟科技創新園智匯路300號
  • E-mail:service@foidn.com